郑州大学国学系孟巧颖:积极探索国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项目教学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及信息社会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将具体的工程或事件分解成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由学生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系副主任孟巧颖说。
基于这一思考,《新文科背景下国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正在郑州大学国学系如火如荼的展开。据介绍,该项目面向“新文科”交叉融合、传承创新教育理念下复合人才的培养,构建国学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以塑造学生文、史、哲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其大人文的跨学科创新思维及能力。
孟巧颖表示,新文科建设主要是为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交叉融合。
此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曾表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作为人文基础学科的历史学,想要达成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要紧密围绕专业优化、课程提质以及模式创新三大抓手,进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革新。”孟巧颖说。
在孟巧颖看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 ”、“一带一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单一知识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已经很难满足新经济形态发展和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高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具有完备的跨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也缺乏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没有达到设计的培养目标。造成目前的困境主要是由于课程体系缺乏跨学科知识的整合环节,不同学科的课程群“各自为政”,呈现为互不交融的“大拼盘”,培养过程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跨学科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很难单纯通过独立课程知识的学习来实现,更需要集成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整合实践环节来启迪、激发和养成。
孟巧颖表示,这一项目主要依托作为文科融合理念先行军的历史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系)开展实施。
据了解,郑州大学国学系自成立以来,围绕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能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定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培养方案》,确立了“依托河南文化大省优势,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创建全国一流国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学校文科发展的龙头和示范,已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本知识的国学专门人才千余名。
“但在时代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不仅面临着人才需求变化、能力结构失调、专业思想不牢靠、学生分流路向不明、升学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而与之紧密相联的则是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教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多数课程仍基本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偏重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与掌握,忽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就使得项目教学在国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运用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孟巧颖说。
在孟巧颖看来,它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学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能力、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锻炼及提高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国学人才培养目标转向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途径。
9月底前郑州再投用10所高中 今年将启动第三批“新优质初中”创建
“博博会”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回顾之四